公益服务 > 精准扶贫 > 产业扶贫
-
近日,科技部邀请8名专家、9名企业家代表奔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就“木耳精深加工及废弃菌包再利用”议题,与陕西省、市、县全方位对接交流,为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再发力。与会人员先后深入柞水金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八妇乐特医食品公司、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柞水县食用菌技术研究示范基地、柞水木耳博物馆及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李玉院士工作站、柞水木耳菌种繁育及产品研发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柞水县各生产经营单位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柞水木耳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座谈交流环节,柞水县领导分别介绍了柞水县情及木耳产业发展情况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柞水县相关企业围绕木耳产业提出了发展需求,与会专家、企业家针对柞水木耳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需求,分别就木耳新菌种研发、生产环节科学规范化建设、木耳产品深加工、木耳菌包废弃物再利用、品牌塑造、营销策略等木耳全产业链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积极推介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和自身已成型的产品,寻求与柞水本土企业的合作点,共同推动柞水木耳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孙传范充分肯定了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现状。他表示,柞水木耳产业的发展未来可期,希望通过此次对接调研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四级联动”的作用,在柞水木耳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共同推动柞水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共同谱写科技支撑脱贫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把柞水打造成科技支撑脱贫、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示范县。科技部下派挂职干部、柞水县委常委、柞水县副县长利斌表示,借助本次活动契机,聚焦柞水木耳产业全链条发展关键项目,开展更为广泛、更为务实、更为紧密的合作,全面实现“小木耳、大产业”目标未来可期。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农村中心和商洛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到会并参加了本次活动。蒲海燕的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为可容纳上千只羊的羊场设计平面图,为有几十只羊的养殖场调理羊群疾病,帮助新入行的养羊户挑选第一批羊,在电话里为乡亲们解答饲料配比问题……如今在富平县刘集镇,十里八村的人遇到养羊的问题都爱向蒲海燕请教,不光因为他有求必应,还因为他羊场经营得好,是让大伙服气的“土专家”。之前一直搞建筑的蒲海燕进入养羊行业时已经快40岁了,他的“跨界”,要从2012年当选吕当村村委会主任说起。“我们村之所以穷,是因为一直没有产业,乡亲们在房前屋后养几只羊,换个柴米油盐钱,从我还是娃娃时就是这样。”7月20日,蒲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为村里蹚出一条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的路子,让我们村也能有自己的产业。”2013年,由蒲海燕任理事长的富平县海燕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新建的羊场可容纳2000只羊,养殖规模在50只以上的养羊户只需负担各自的饲草和兽药费用即可加入,合作社则通过向乳品公司供奶获得提成。羊场建成之初,蒲海燕及另外15个养羊户的1300多只羊“住”了进来。搞建筑的蒲海燕转行开羊场的消息传开,不少村民都在观望,因为此前刘集镇几次类似的尝试都惨淡收场。“人家专业的、投资大的都没搞成,你还能搞成?”蒲海燕的朋友劝他。“做不到规模养殖,怎么发展产业?总得有人带头。”抱着这样的信念,蒲海燕一心想把羊场经营好。但现实很快给这个“门外汉”泼了冷水,羊场高达40%的病死率让蒲海燕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羊场每天都有羊死掉,3000多元一只买的羊,这么一只接一只地死,自己又搞不明白是咋回事,心里的难受无法用语言形容。”蒲海燕说。羊场在亏损,养羊户们拿不出钱买饲草和兽药,羊场要不要坚持开下去成了问题。然而,蒲海燕没有退却,他认准只要把羊养好,一定能走出困境。背负着数百万元银行贷款的压力,他一面想办法筹款,一面自己垫钱保障羊场饲草和兽药的供应。为了节省成本,他还承担起羊场设施的维修工作。蒲海燕深知,此时的自己是背水一战,尽快掌握养羊技术是唯一的出路。为此,无论工作多繁重,只要听说哪里有培训,他都尽量挤出时间参加。“2014年,我参加的培训至少有50场,当时最大的困惑就是羊场病死率高的问题。”蒲海燕说,“我边听专家授课边琢磨这个问题,琢磨它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处理,然后再通过尝试看这样处理效果怎么样。”经过大量学习和试错,蒲海燕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在于羊体质较差,由家庭饲养转入羊场统一饲养也需要适应。他据此摸索,逐渐找到了调养的办法,羊场的经营渐渐有了起色。羊场能正常经营远不是蒲海燕的目标,他不断琢磨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合作社可以在奶山羊规模化养殖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了以防病代替治病,他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疫苗接种办法,羔羊首次免疫时打两轮疫苗的做法将抗体产生率从约50%提高到了90%以上;为了节约成本,他设计制作出羔羊人工哺乳装置,大大缩短了因为羊羔吃奶而耽误母羊卖奶的时间;为了发挥规模效益,他大力推行机械化,连续几年参加杨凌农高会采购先进设备,羊场的机械化提升改造也获得了几十万元的政策支持。这个“门外汉”的成就,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慢慢地,向蒲海燕请教养羊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乐于义务为大家服务。“很多先进的做法是经过不断尝试得来的,对小规模的养羊户来说,失败的尝试可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先去尝试,别人就能少走弯路。奶山羊养殖要形成产业,单靠一个人能做多少事?羊养好了,规模就能扩大,发展产业奔小康就有希望。”蒲海燕的话朴素又实在。近几年,在蒲海燕的带动下,刘集镇及周边有70余户养羊户单户养殖规模从五六只扩大到二三十只,还有几户从养十来只羊发展到建起了单户养殖规模百只左右的羊场。如今的蒲海燕,已从当年的“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2019年,蒲海燕被富平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聘为“富平县奶山羊产业带贫项目培训乡土专家”,这是众多荣誉中他最珍视的一个。“要真能为乡亲们解答养羊的问题,人家才聘你做专家嘛!”说到这,蒲海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建成千只示范羊场27个、500只规模养殖场69个,奶山羊存栏达到85.2万只、羊奶产量突破15万吨,规模化养殖率、良种率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9.64%,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6%。■ 1159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1146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1020个村完成股权量化,1155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并运行。宝鸡市以乡村振兴战略总揽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任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广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果园。 特色产业助脱贫7月14日上午,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村民陈辉开着自家的农用车,拉着收集的羊乳送往和氏乳业集团。“我家现在存栏奶山羊170多只,其中48只正在产乳期,平均每天生产羊乳110多公斤,收入七八百元。从5月起,我每天上午都送一次新鲜的羊乳,我们与和氏乳业集团签订协议,有多少收多少。”陈辉说,养殖奶山羊效益很高,2016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家一次养了80多只奶山羊,当年收入2万多元,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他家收入6万多元。像陈辉一样,宝鸡市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奶山羊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宝鸡市奶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饲养奶牛、奶山羊的传统习惯。近年来,该市抢抓全省实施现代农业“3+X”特色产业工程机遇,按照提升奶牛、发展奶山羊,双奶源驱动的发展思路,以奶山羊、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如火如荼。“宝鸡市聚焦建设全省奶畜产业发展示范区,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分户扩群、规模产奶、智能加工、园区承载’的思路,先后制定了《宝鸡市奶山羊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政策文件,出台了规模建场、分户扩群、饲草种植、良种繁育等一系列奖补政策,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建设,推动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以陇县、千阳为核心,辐射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和高新区的百万只奶山羊产业集群。”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周让说,2019年全市奶山羊存栏量较上年增加20.4万只、增长46.9%,百只以上规模化养殖率达43.8%,奶山羊成为全市存栏量增长最快畜种。同时,通过向贫困户低价提供良种、引导贫困户种植饲草、入企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户6400多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据介绍,截至目前,宝鸡市已建成千只示范羊场27个、500只规模养殖场69个,全市奶山羊存栏达到85.2万只、羊奶产量突破15万吨,分别占全省30%、25%,规模化养殖率、良种率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全市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20亿元。羊乳产业正在成为宝鸡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环境整治美村庄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道绿树成荫。7月14日,雨雾中的千阳县张家塬镇双庙村更加美丽。“过去,院子里总是臭烘烘的,特别到了夏季蚊蝇乱飞,更让人心烦。今年4月,我家修了‘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后,院子里一下就干净了。”75岁的村民师文奎说,“新建的厕所不光干净卫生,对于老年人更加方便实用。”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双庙村从改造厕所入手,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先后新建2座公厕,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77户,建成村级垃圾分类回收站1个,基本形成“户分类、村回收、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并建立起常态化保洁管理机制,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近年来,宝鸡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统筹打好村容村貌提升突击战、垃圾治理清剿战、污水治理歼灭战、厕所革命攻坚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久战“五大战役”,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聚焦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户厕所、村容村貌四个方面,制定发布八项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国栋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卫生厕所44万座,占常住农户的66%,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17万座,占比25%,凤县、渭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85%以上。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9.64%,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6%,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5%。 深化改革奔小康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村民沈爱乾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依靠村集体的果园,实现稳定脱贫。“自从村集体开始发展果园,我就一直在果园务工,从最初的每天50元逐年增长,2018年以来,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每年务工收入3.6万元。”今年59岁的沈爱乾说,除了稳定的务工收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还分到4990元的红利。“通过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村集体经济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顺利退出贫困村系列,并获得了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宝鸡市‘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说,宝丰村集体现已发展果园3000亩,发展苗圃710亩,2019年,村集体共收入580多万元,近3年给全村131户贫困户累计分红92万元。2017年以来,宝鸡市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1159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1146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1020个村完成股权量化,1155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并运行,分别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00%、98.88%、88.01%和99.65%。为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宝鸡市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资源开发,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惠宁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入财政资金4.37亿元,撬动工商资本2.5亿元,创建有机构、有章程、有经营、有效益等“十有”标准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313个,617个行政村有经营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6426.85万元,21.23万人获得集体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