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服务 > 精准扶贫 > 产业扶贫 > 详情

太白:“飞地经济”下活集体经济一盘棋

一个一穷二白的“破落村”,咋忽然冒出一个偌大的平菇种植基地?提起这件事情,宝鸡市太白县靖口镇镇长王盛利来了精神,腰杆挺得笔直,对记者娓娓道来。

这个村子就是靖口镇水蒿川村。这里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质量好,昼夜温差大,农业发展条件一流。可集体经济的止步不仅让村经济“囊中羞涩”,还成了镇上远近闻名的“破落村”。甚至有人说,在水蒿川村,扶贫产业就像那扶不起的阿斗,财神看了都要叹口气。

办法总比困难多,靖口镇要发展平菇种植基地的消息传来,王盛利一拍大腿,觉得这事水蒿川村可以“大展拳脚”。

有人说:“有项目没钱做,这产业咋也轮不到水蒿川村啊!”可王盛利不这么看,他对水蒿川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说,水蒿川村要拿到这个项目有戏!因为他们手里至少握着“两张牌”。

第一张牌,是强大的农业基础。水蒿川村耕地面积广阔连片,海拔高,气候好,本身就是个发展平菇产业的好地方。

第二张牌,就是太白县大力推广的“飞地经济”。啥叫“飞地经济”,王盛利给村民科普,就是大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位于各市、县、区的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园区划分部分区域,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建设一个共融共通的产业园。

于是,水蒿川村盯上了镇上同样是集体经济“老大难”的凉水泉村。这个村子同样有发展“长短腿”的问题:有充裕的产业扶贫资金,村里不缺钱,却地域狭窄,人均耕地极少。

两个村一拍即合,借着“飞地经济”的东风,凉水泉村发展产业的86万元注入水蒿川村,双方共同发展平菇产业,两村贫困群众一起参与分红。

“小的套上面给装好,一筐一筐套好,运往南京,明天晚上进市场!”7月15日,太白县盛禾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平菇批发点一片繁忙,负责人郭鹏忙碌地指挥着乡亲们往车上装货,门前还停着几辆向外运输平菇的货车。据他介绍,两村“飞地经济”发展至今,平菇种植基地已带动贫困户176户,连续两年为贫困户分红,每户不低于1000元。“因为效益好,现在镇上把大地岭村、石沟村也纳入了平菇产业种植基地。”郭鹏告诉记者,平菇种植需要有人员管理,这也为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

“飞地经济”让太白县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而凉水泉村和水蒿川村的携手发展在这里也并非个例。“凉水泉村有想法和经验,水蒿川村有合适的土地和气候,两者资源互补。两个村子集中资源实现联合发展,比一个村发展更有优势。”靖口镇党委书记王丽说。

关上街村和大地岭村的产业联合,王家堎镇联合本镇中明村、和平村和元坝子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太白,“飞地经济”让众多村镇实现了优势放大、短板互补,让“飞地扶贫”覆盖了全县7个镇2500多户贫困户、14家飞地集体产业,贫困户每户年均分红达1500元以上,下活了集体经济的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