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柴胡种植的早产丰产技术
柴胡属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多用于感冒发热、肝气郁结、寒暑往来、子宫脱垂、月经不调诸症状。入药品种应为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 的干燥根。民间俗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在全国2/3以上的省份均有野生分布,西北、华北、西南诸省是其主栽区。以陕西略阳为代表的秦巴山区人工栽培北柴胡,其活性物质柴胡皂苷a、d含量之和1.62%,远高于《药典》0.30%的标准,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是在秦巴山区这样的北柴胡主产区,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药农获得的信息混乱,生产技术规范性较差,基本都达不到标准化、可追溯、绿色种植的规范化生产要求。且种植时间不合理,一般3年采挖,甚至有5年以上采挖的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确保药农早产、丰产,确保产业增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技术跟踪和指导经验,对秦巴山区柴胡种植技术做一总结,供药农和技术工作者参考。
秦巴山区适宜发展的入药品种建议采用北柴胡也就是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其外观性状为主根粗大、坚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数侧根,它是茎丛生或单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弯曲。北柴胡的活性物质柴胡皂苷a、d总含量远远高于南柴胡,因此适宜大面积人工种植。
近年来引进的日本三岛柴胡又名川岛柴胡、日本黄柴胡、日本BT2号,31号柴胡等,是原产于日本本洲、四国、九洲及朝鲜的品种,俗称“洋柴胡”。由国家医药局从日本新引进并出口日本的中药材,未被《药典》收录,且其种植技术与北柴胡有一定差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除非有订单,否则不建议推广种植。
秦巴山区北柴胡常野生于海拔500-1500m之间的向阳林坡地中及林缘地带。土壤为腐殖土、砂土、沙壤土,土层厚30cm以上,土壤PH值6.5-7.5。柴胡耐旱、抗旱、耐瘠薄、怕涝,因此人工栽培应选择排水性较好的地块,积水低洼地不宜。
柴胡最佳适生环境要求年日照时数1500-1700h,日照时数6h/d。年降雨量600-1500mm,播种期适宜温度18-22℃,优质北柴胡产区生长的有效积温上限3300℃·d。土壤含水率40-85%为宜,太旱生长抑制,过湿易发生根腐。
柴胡的种胚具后熟性,一般形态成熟后4-5月才能完成生理成熟。因此不建议秋播。柴胡籽粒较小,千粒重在0.8847-1.1615g之间。胚轴生长强劲,可以生长4.0-4.5cm,一般覆土厚2-3cm不影响出土。
柴胡种子属于短命种子,储藏12个月后萌芽率低于30%,因此不能使用隔2年以上的种子。未经过处理自然播种的柴胡种子,萌发时间长,等待萌芽期间易发生霉烂。且自然播种的种子出苗参差不齐,可以从播种当年陆续萌芽直到第二年,从种植到采收需要3年,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用综合方法处理后,播种当年发芽率可以达到80%以上,种植期缩短为1.5年,且丰产性较好,在略阳马蹄湾镇付家山村岛湾山组最高亩产120kg。
种子的播种前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物理刺激一是利用冬季低温层积处理,将种子与湿砂按照1:3的体积比堆积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用40℃温水浸种24小时种胚迅速吸水膨大到占胚腔41.22%,有利于种子萌发。
实践证明:水杨酸、高锰酸钾等药剂处理亦可以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其中,采用0.05mmol/L(浓度0.69%)的水杨酸(C7H6O3)溶液浸泡24h效果最好,可使柴胡种子发芽率达到67.33%。在15℃下经1%KMn04处理的种子进行对照也可缩短柴胡种子的萌发时间,实际应用发芽率80%以上,且发芽整齐,一般在播种后15天之内都能发芽。其作用机理一是让种胚吸水,二是腐蚀种皮破坏抑制物利于水分和氧气的通透,三是处理后有效预防种子霉烂。
4.栽培技术
4.1整地
一般应在霜降前完成整地,山区种植柴胡应选择土层深厚的梯田,大田栽培宜选择土层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忌黏土。一般应将冬地深翻3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3%,应在深翻前增施有机肥或腐熟厩肥至有机质含量达标,同时施入10-15kg(NH4)2HPO4做基肥。为预防地下害虫,可结合整地施肥每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4.8kg深翻入土。坡地需要开挖排水沟30cm深,平地打垄做畦,畦面宽1.2m,畦间开沟深30cm以上。冬季完成整地,因为冻融交替,对土壤矿质营养和团粒结构都有很好的助益。
4.2套种
柴胡当年出土的幼苗需要遮阳,因此秦巴山区柴胡常采用与玉米、黄豆、小麦等作物套种的技术。生产实践中发现柴胡第一年与玉米套种、第二年无任何套种效果最佳。玉米地套种柴胡,需要控制玉米的栽植密度,以2000株/亩为宜。玉米套种密度太大遮光不利于柴胡幼苗生长,玉米套种太稀,光照强度过大,同样不利于柴胡幼苗生长。
4.3播种
在平均气温18-20℃时播种,有利于柴胡种子的萌发。秦巴山区多选择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之间播种。柴胡播种量2kg/亩,采取撒播或条播的办法。为保证播种均匀,在播种前将预处理的种子用细沙拌匀,2kg种子分两次播种,其间间隔10-15天。播种后应应用竹叶扫把清扫,使得种子被轻覆一层土,也可以覆盖地膜,15天以后种子发芽后撤去。此法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的重要环节,绝不可省。
4.4定苗
柴胡播种15天左右整齐发芽,田间管理主要做好除草、间苗、定苗、补苗移栽、施肥、摘心除蕾等。苗高3-5cm时要结合除草间苗,保证窝距7-10cm之间。低于7cm根较细商品性欠佳,大于10cm既浪费土地且易生杂草。
4.5施肥
当年播种的柴胡苗高10—15厘米时,在降雨前一天撒施尿素5kg/亩,间隔20天再按照5kg/亩施入一次,基本可以满足第一年的N素需要。8月底后不可再施氮肥。苗高20cm以上,可以进行摘心,以利于根部的快速膨大。第二年在柴胡萌芽前结合清园按照15kg/亩的标准施入尿素。苗高30cm以上时,统一摘心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同时每隔20d喷施一次0.2%的KH2PO4,亩施撒施10kg K2SO4两次(间隔20天)以利于光合作用产物集中向根部输送。
4.6疏蕾和割苗
柴胡高产要解决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柴胡生长到第二年后,对不留种植株,出蕾后将花蕾尽早摘除,防止抽苔开花。也可在8月上旬花苞刚刚成型但是尚未绽放前割掉地上茎叶,割苗后结合灌溉,每亩撒施10kg尿素,即可迅速抽生茎叶。新抽生的叶光合作用产物向根部源源不断输送,有效提高产量。
4.7病虫害防治
柴胡一定要注意轮作,采挖后连续两年之内不宜在同一块地播种,这是减轻病虫害的关键预防措施,其次是增施有机肥。一般北柴胡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零星发生的病虫害对柴胡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时,应做好绿色防控工作。对椿象类、蝶、蛾类害虫可以在早期人工捕捉或者用常用高效低度杀虫剂喷雾处理,蚜虫可用黄板、七星瓢虫或者喷施吡虫啉防治,斑枯病等则用广谱杀菌剂防治。发生根腐病,应考虑积水因素。
4.8柴胡采挖
秦巴山区的北柴胡,在9月份柴胡皂苷活性物含量最高,一般在播种后第二年9月底至10月初,60%以上的茎叶凋萎时采挖可以获得最佳收益。先用镰刀或者桔杆收割机贴着地皮,把柴胡地上部分收割干净并整齐码放晾干打捆销售,待土壤干湿度适合时再用机械或者人工采挖。因柴胡多种植于坡地,采挖常用小型机械、畜力或者纯人工,柴胡主根长20cm左右,采挖深度应在30cm。秦巴山区秋后阴湿多雨,一般采挖后应运输回加工厂或农户家晾晒场晾晒。
4.9产地初加工
将柴胡用果树修枝剪减去芦头(留桩1.5cm或者彻底不留桩)和带土细须根后自然晾晒。柴胡晾晒时尽量摊开,一般层厚不能超过5公分,并适当翻动,晾晒1日后抖净泥土,一般有效日晒两日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销售给加工商。
加工商通过晒场晾晒或低温烘干(35-45度为宜,摊放厚度10cm/层,烘烤时长40小时左右)的方法,直至彻底干透再分拣。按照芦头直径0.4cm的标准分大、小两级,剪去须根,留2-4条主、侧根打包。打包后码齐用塑料膜包裹严实以防潮防霉腐,每包30kg左右。剪下的须根集中装袋后可用于提取加工。
柴胡茎秆在田间自然晾晒干,含水量10%左右时集中打包,每包50-60kg,入库。
柴胡干在田间晾晒干燥后,在篷布上敲打收集种籽。种籽含杂质较多,需要除去杂屑和灰尘,获得较为匀净的种籽,种籽处理后应晒干储藏,以备来年播种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