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蓝田猿人遗址纪念馆位于蓝田县,这里有一座六角碑亭,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雕刻蓝田猿人的复原胸像,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1964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115万年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震惊中外的发现,被喻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化石为研究从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个发现也有力地驳斥了我国人种“外来说‘的谬误。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200余件,其种类有刮消器、砍砸器、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尖状器形状和特征很像是人类早期使用的万能工具石斧。砍砸器是砍砸东西的用具,有大型盘状多边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厂块加工而成,有直刃、 凸刃、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刮削木棍的用具。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距西安市区38公里,西蓝高速及312国道直达。蔡文姬纪念馆占地面积45亩,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及蓝田文物、碑石精品展,其中有《胡笳十八拍》的石刻。建有《胡笳十八拍》雕塑园,详细地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风土人情。纪念馆内还有历经1800余年的蔡文姬墓,其冢高7米,林木葱郁。相传,蔡王村就是当时给蔡文姬看墓的人,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村庄。蔡文姬名琰,为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她是东汉末年的女诗人、文学家,通音律、善辩琴、会书法,续修了《后汉书》四百余篇,留存玉石的著作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反映了人民在当时战乱中所受的痛苦。汉末大乱,蔡文姬为董卓部所虏,后嫁于匈奴左贤王十二年,生有二子。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壁将蔡文姬赎归,再嫁董祀。这就是著名的“文姬归汉”典故。